| |||||||
新能源汽车工程
一、培养目标与发展预期
本专业培养立足地方,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汽车服务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检测维修、生产组织和管理等一线岗位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新能源汽车工程相关领域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等知识,以及新能源汽车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制造技术和能源汽车测试等专业知识,能对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2.能够跟踪能源汽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初步的工程设计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本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检测;
3.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在工作中具有较强沟通交流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从事项目管理等工作;
4.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拥有终身学习习惯和能力。
二、毕业要求
通过系统的课内外学习和专业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等解决复杂新能源汽车问题。
1.1具有从事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领域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管理知识;
1.2具有与新能源汽车理论、制造、检测领域相关的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实验、电子控制等工程基础知识;
1.3具有新能源汽车理论、制造、检测等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基础知识;
1.4了解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具有新能源汽车理论、制造和检测等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知识。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基本科学原理,剖析、表述复杂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剖析、表述新能源汽车理论、制造、检测等工程问题;
2.2具有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2.3能够通过抽象的、创造性的分析以建立合适的模型。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解决复杂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中,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设计汽车零部件和工艺流程的能力,并能够在设计汽车零部件和工艺流程中体现创新意识,充分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3.1综合运用新能源汽车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手段,针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设计、制造、检测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体现创新意识;
3.2对技术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技术分析、论证,同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确定方案的合理性;
3.3了解新能源汽车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相关技术标准,能够根据解决方案进行新能源汽车产品设计、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设计。
4.研究:能够基于基本的新能源汽车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复杂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调查分析、理论研究、数据分析与实验验证,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独立完成复杂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够完成新能源汽车性能和质量检测的实验方案设计,并安全地开展实验;
4.2能够正确地采集、分析和整理实验数据;
4.3能够解释实验结果,并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的模拟与分析,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能够针对复杂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工程分析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
5.2能够熟练运用工程绘图软件,表达新能源汽车产品、零部件的设计问题;
5.3能够对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模拟与分析,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新能源汽车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有关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2正确认识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检测、使用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安全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能够理解新能源汽车工程设计、制造、检测、使用等方面工程实践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2能够针对新能源汽车工程设计、制造、检测、使用等方面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了解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领域的行业法规和安全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8.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心健康;
8.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经济和环保意识,遵守行业规范,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中,承担个体应负责任,并能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
9.1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能力,能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分工与协作,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9.2了解多学科技术背景和技术特点,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能够按照需求承担相应任务。
10.沟通:能够就复杂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科技写作、报告撰写、文稿设计等技术语言的熟练表达和应用,并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规范的撰写技术报告和设计文稿,表达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检测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和结果;
10.2能够就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和检测等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10.3能够阅读新能源汽车工程相关领域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新能源汽车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在多学科环境中能够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解决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管理与经济决策相关问题。
12.终身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与工程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针对科学与技术问题主动查阅资料并进行学习;
12.2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和检测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
三、专业核心课程
新能源汽车辅助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构造。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维修工程实训、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实训、新能源汽车设计实训、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汽车构造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五、修业年限、毕业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
(一)修业年限
四年,弹性学习年限3-8年。
(二)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185.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55.5学分(含素质拓展课程5学分),选修课程30学分。
(三)授予学位
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上一条:交通工程(本科)
下一条:智能车辆工程(本科)
校办室24小时电话:0315-8810626
招生办电话:0315-8810555
地址:唐山市曹妃甸区新城东海路209号
书记邮箱:hbkjxytsyx@163.com
校长邮箱:15631251381@163.com
邮编:063200
版权所有 © 河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