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7/9/1 16:37:14点击:0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金融学

英文名称:Finance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课

总学时及学分:48课时 3学分

适应对象:投资学专业

主要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执行日期:2017年9月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金融学是投资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金融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并掌握其运行的基本规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服务。该课程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为基础,为后续课程《投资学》、《国际金融》奠定理论基础。

任务: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掌握金融学基本概念。通过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介绍,掌握基本的金融理论和金融运行机构,了解国内外最新发生的一些与金融较为密切的事件,通过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几个方面的学习,从总体上掌握货币、信用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二、 课程的教学目标

该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讨论、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在教师的指导理解并掌握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提高自学能力,能独立阅读教材和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在理解内容和加深学习下写出条理清晰的阅读笔记和小结,能用所学知识帮助理解现实金融问题的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信用、货币基础知识点,掌握利率、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的相关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金融学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现实经济状况的能力。掌握利息的计算、货币政策的运用。

素质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金融学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热爱金融知识,运用金融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金融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模块一 金融学基础知识

1.1 货币与信用

1.2 利率与收益率

1.3 汇率与汇率制度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基本理解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作用、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制度的演进,初步掌握有关货币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整个金融学打下基础。货币的起源与形态变迁,掌握货币的职能与作用,货币的计量,货币制度。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形式,信用工具;利息的本质与利息率,掌握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利率杠杆与应用,西方利率理论;外汇及汇率的相关概念,掌握汇率的决定因素和作用及汇率制度。

教学重点:利率的决定和利率的期限结构与风险结构;汇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

教学难点: 利率的决定和利率的期限结构与风险结构;汇率的决定因素。

模块二  现代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2.1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2.2 货币市场

2.3 资本市场

2.4 存款类金融机构

2.5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基本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功能、类型及其运行,金融体系框架。资金融通与金融机构,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及改革;货币市场概述,掌握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和回购市场;掌握中长期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相关内容;存款类金融机构概念,掌握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形式,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概念投资类金融机构的类型、保障类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类型。

教学重点: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教学难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内的主要投资品种的特点;中央银行的职能。

模块三 政策与运用

3.1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3.2 货币均衡

3.3 货币政策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基本理解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的含义机制、实现条件,了解各种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和货币供给机制的基本原理;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货币均衡;货币政策在经济政策中的地位,货币政策目标及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手段,达到准确掌握货币政策及实现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及效应;货币均衡与非均衡,了解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型,掌握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对经济及社会的影响,通货紧缩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影响,了解如何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开放经济下的经济均衡;

教学重点: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货币均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金融监管

教学难点:货币均衡,中央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

模块四  金融监管与发展

4.1 金融监管

4.2 金融发展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基本理解金融在社会资金积累中的作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金融深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发展中国家和全球金融的影响,了解金融创新的原因、方式和内容,金融风险的特点和防范与化解风险的要求。

教学重点:金融监管体系

教学难点:金融监管体系、国际协调

四、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blob.png

五、教学建议

    金融学是投资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投资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培养分析金融学相关知识如货币、利率、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等。但由于专业知识多,现实情况变化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结合十分重要。五、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中把握“四讲”及“三基”。四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三基:交待基本概念、解释基本理论、传授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等。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选取合适的案例,贯穿涉及到的理论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任务驱动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按照“提出任务-分析-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交流评价”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把多媒体授课、网络辅助教学、实践教学软件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六、考核评价方法及要求

本课程以金融学的基本知识主线,建立开放式的全程考核体系,采用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试包括平时作业和实验项目,平时作业以每个模块一次以主观题形式出现,综合性案例分析一次,平时作业占学期总成绩的10%;实验项目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成绩即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实验项目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作业成绩占10%,实验项目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70%。

七、教材与主要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

1、马亚:金融学[M]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参考资料:

1、韩雨露:国际金融学[M]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黄达:金融学[M]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穆迪:金融学[M]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制定者:王鑫    2017年8月

        审核者:苏丽莉  2017年8月

        批准者:徐娜    2017年8月